近日,共青团河南省委公布了2021年度河南省高校共青团工作考核结果,我校获评“优秀”等级。初心不变、奋进不止,一直是学校团委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和共青团工作,对共青团不忘初心、正本清源,紧跟时代、继续前进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为共青团的工作在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迈上新征程之际,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党的青年工作的生力军,黄河科技学院团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团学改革,围绕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不断提升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共青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团结引领广大团员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增强黄科院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深化思想引领,做好引领青年的表率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学校团委积极强化政治担当,旗帜鲜明高举团旗跟党走,坚持创新理论常学常新,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常态化开展“四史”教育,坚持开展每周一期“青年大学习”网络主题团课,吸引广大青年学生主动学、深入学,学生平均参学率超过90%。深入开展“百年党史青年说”学生讲党史大赛、百名学生诵读《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一系列“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活动,牵头录制了《唱支山歌给党听》MV,参加了共青团中央“百校接力唱百年”、省教育厅“百首红歌接力唱”活动,并荣获“百首红歌接力唱”活动一等奖,让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点燃了青年学生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的热情。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倡议、主题团日、线上宣讲等活动,并在“黄科团学小微”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了#青春战“疫”#、#微宣讲#等专栏,制作了《黄科院青年用实际行动刻画壮丽青春群像》视频,持续传播青春正能量。深化校院两级青马班建设,积极组织青马班学员开展线上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座,深入开展专题学习、主题团日活动、团队建设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了600名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政治骨干。
发挥组织优势,做好组织青年的表率
校团委坚持以团学改革为抓手,以政治引领为职责,在回归初心、深化改革中乘风破浪、勇担使命,制定出台了《黄河科技学院学生会改革方案》《黄河科技学院社团建设管理办法》等,坚持实施《团学干部能力提升计划》,规范执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聚焦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着力解决好青年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积极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团学组织的凝聚力。2021年新发展团员240名,共推荐2296名优秀团员作为党员发展对象。校团支部获评团中央“2020-2021学年高校活力团支部”,获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1个、五四红旗团支部2个、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优秀共青团员2人。大学生创业协会获评全国十佳创业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获评河南省文明社团;在河南省青年学生防艾短视频大赛中,我校两个作品荣获优秀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学校团学组织实现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扩大了广大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成为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团委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不断增强,成为青年大学生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坚强后盾。
坚持实践育人,做好凝聚青年的表率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校团委坚持优化实践育人体系,坚持青年在哪里,我们就要去哪里,促进“两个课堂”有机融合,通过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新措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激发学生拼搏奋进。到目前,已经有50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分赴全国各地,开展了社会调查、文化支教、企业帮扶、环境保护等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实践活动,真正做到了变“三下乡”为“常下乡”,使活动“长流水,不断线”。2021年,一个个荣誉见证了团委的育人实效,见证了黄科院青年学生的凝聚力、精气神:“寻访英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青春寻访实践团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在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中获优秀报道团队;在2021年第七届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活动中获“优秀实践团队”(全国仅三十个);获2021年河南省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在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中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8项。
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当有新作为。学校团委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以庆祝建团100周年为抓手,以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聚焦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综合素养提升、团学组织改革,着力培养时代新人,为推进学校一流应用科技大学建设、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