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又到毕业季,各式各样的毕业照疯狂霸屏,而其中,黄河科技学院毕业生手持十余本专利的照片“突出重围”,火爆了朋友圈。
引爆|毕业生4年拿14项专利
照片中的男孩名叫王永帅,是黄河科技学院2013级电气专业学生。他手中所拿的专利证书共有14本,是从入学至今先后申请的。
“没有谁天生会发明,但谁都有一颗想要发明的心。”王永帅告诉记者,在妈妈眼里,他是个“把家里东西都拆完的小孩”,考上大学的那个暑假,他用拆下来的小零件做了一个电动船,就是这只小船承载着他的发明梦一路远航。
大一入学后,王永帅加入了学校科研促进协会,开始学习各种画图软件,学习师兄师姐们的专利作品,他开始慢慢地参与一些专利的申请。
为王永帅赢得“专利达人”的是一瓶罐头。“暑假去姑姑家玩,她给我和小侄子买了好多罐头,罐头瓶很难打开,拍到手掌发红都吃不到嘴。”王永帅笑着回忆,为了让小侄子方便吃罐头,他决定做一个罐头开瓶器。一块小木板,切成方形,四周镶嵌木楔子,试验了几次之后,王永帅顺利打开了罐头瓶。暑假开学,王永帅在老师的帮助下,将开瓶器的想法一次次升级完善,最终一举拿下两项个人专利。
在黄河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里,像王永帅一样的“专利达人”还有不少,仅2017届毕业生获发明专利的就有150人次以上。该院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毕业生李鹏伟正在工厂里忙活着,除了手头的毕业论文,两天前,他参与申报的化工容器机器人清洗项目刚刚立项;他和团队设计的吸盘式机器人手臂目前正处于研发阶段。从刚入学时的“菜鸟”,对发明一无所知,到帮忙购买零件,学习各种画图应用软件,再到跟着老师拿下第一个专利——“汽车钣金的电子拉锤”,现在,作为科协副会长的他还肩负带领团队参加高级别专业赛事的重任。
探索|企业实训打造“能人工匠”
每年毕业季,黄河科技学院的毕业生都是各家单位争抢的对象,总能早早拿到of-fer。毕业生范献迪就是其中一员,前几天,他刚刚突出重围,被某知名电器公司录取,河南地区也仅有10个名额。
如何通过日常教学培养,让学生成为“能人工匠”,而不是入了职场就水土不服?
黄河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张洛明道出背后秘密:“培养应用型人才,课堂教学、项目培养、校企合作都要围绕这条主线,引企入校、订单培养、自办实体等形式,在联合研发、申报基地、成果转让、创办实体公司等方面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张洛明说,上半学年,学校就为范献迪所在学院3个系100余名学生组织了实训,深入洛阳一拖的生产一线,了解生产线布局、技术装备等,把课堂所学与工作所需结合起来。“实训中,范献迪和几个同学受到启发,设计改装的设备也成功申报了国家专利。”
据了解,近年来,学院不仅每年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生产实习,还与西工机电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