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行走河南·品读中原文化 || 访河洛古国遗址 寻华夏文明源头——中原学研究院巩义行中原文化考察之一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5日 11:11    责任编辑:赵芳芳    初审:杨刚要    终审:王军胜    来源:中原学研究院  浏览次数:

四月维夏,绿遍山野,为了进一步了解华夏的历史起源,更好地传播和彰显“山河祖国”带来的郑州文化形象,中原学研究院一行11人赴巩义双槐树遗址发掘现场,对河洛古国进行游学调研,与历史对话,见证文明起源。

在双槐树遗址考察

有着“河洛古国”之称的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目前勘探确认遗址面积117万平方米,发现的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文化遗迹,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等。它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被专家誉为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在双槐树遗址坚守十年现场发掘的张吉钦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遗址发掘现状,并带领大家现场进行参观调研。张老师说,从目前已发掘的两个院落、广场及大型中心居址坐落的结构布局来看,当时已经有了规矩和制度,权利的集中,整个遗址所发现的建筑类基址规矩严整,院落和广场是客人来往之处,正如《周礼·卷第四十一冬官考工之匠人》中所述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跟着张老师的讲述一路而行,我们进入了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眼前九个按照北斗九星形状摆放的陶罐遗迹,上端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看到房子奠基时的祭祀仪式。双槐树遗址的先民们曾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星空的仰望,祈求天命。远古时代的天文遗迹,与特殊的人文含义,在这里得到了令人震撼的考古发现。

北斗九星陶罐遗址

一张珍奇的出土文物图片,紧紧地吸引了我们大家的目光。那是一枚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蚕雕艺术品,堪称国宝级的文物,一只正在吐丝的蚕雕,身体丰腴,头部微扬,栩栩如生。结合发掘出的瓮底土样,说明5000多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学会养蚕,这也是中国农桑文明历史上最早发现的代表性文物。

双槐树遗址出土的5300年前的牙雕家蚕

走在双槐树遗址的考古现场,感受河洛古国的都邑面貌,放眼布局严谨有序,凸显礼制和文明的建筑群落,回溯5300年前林林总总的历史文化遗迹,河洛古国之于华夏文明主根脉的价值意义愈发清晰起来。

我们站在遗址高台上,远望黄河浩荡不息,波澜壮阔,万里黄沙与时空一样亘古永恒;近观双槐树考古现场遗址群落恢弘,再现华夏文明源头,真切感受到来自远古的风,仍吹拂着今人的脸颊。中原大地上历史的鼓点从不曾缓歇,华夏文明的探索永无止境,正是此次巩义中原文化行——河洛古国考察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双槐树遗址高台放眼河洛古国,感悟华夏文明源头

上一条:商学院举办首届“出彩商院人”文艺汇演暨2023届毕业生欢送会 下一条:​我校学子在河南省“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中荣获佳绩

关闭

学校值班电话:(0371)6878 4554    传真:(0371)6878 4554 

学校招生热线:(0371)8885 8888   6888 0130      

学校校址: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中路94号(北校区)    郑州市紫荆山南路666号(南校区)

黄河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至今 豫ICP备05002420号-1